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的传播导致的。尽管生活中总听到乙肝这个名词,但多数人是不了解这一疾病的,在这里专家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主要症状
乙肝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降低、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某些特殊病例会有发热和黄疸,极少数会随着病情发展从急性乙型肝炎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的起病较为缓慢,主要表现出厌食、恶心等肠胃不适现象。偶尔出现发烧发热,腹背疼痛。这种现象持续两周后,出现黄疸,此时发热减退,食欲变好,持续两到六周后就进入了恢复期,各种症状都开始消退,肝脾收缩,恢复正常状态。
二、早期预防
1、医院方面要管理好传染源,乙型肝炎患者必须进行不定期隔离,病人只有在肝功稳定后才可以出院。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
2、对照顾患者饮食、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直接食用的食物的工作人员及保育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急性肝炎患者再痊愈后的半年里也需要进行定期复查。
3、医院要加强卫生管制,防止医生遭受传染,或患乙肝的医生将病毒传染给患者,要确保一人一针一管的卫生制度,加强血液管理,任何易被忽略的细节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4、许多人天生便是易感群体,要注意对这些人的保护,不能让其过多接触患者。
三、用药及治疗
1、急性肝炎患者比较便于治疗,因为这种乙肝病情有自限过程,患者必须注意休息,在黄疸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变化。
2、在饮食上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
3、如出现不停恶心呕吐导致的进食困难或热量摄入不足,要进行输液,以补充能量。
除此之外,根据病情,采用中药调理能够缩短患病周期,促进康复。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伤害肝脏的食物,而慢性肝炎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2017-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