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学习走路的过程是父母都必须熟知的,但是如何教会宝宝走路以及教宝宝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每个父母都想探讨的,以下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看法。
第一、学习的信号
宝宝开始学习走路,那就意味着他可以自己握拳,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挥动手臂和双腿,这个时候的婴幼儿自身的力量可以支撑起自己小小的身体,不会因为肌肉未发育好而站不起来,可以自己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第二、克服恐惧
当然,首先是要让宝宝自己克服自身的恐惧,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这个时候,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当婴幼儿可以在学步车或者推车的基础上走路之后,爸爸妈妈应该注重宝宝站立和蹲下的连贯性,这样做可增进宝宝腿部肌肉的强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去除依赖性
之后当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爸爸妈妈必须狠下心来放手让宝宝自己走两步,不能一直帮着他让他产生依赖性,因为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让他更好更快的学会走路。而爸爸妈妈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肉,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的同时,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可以让宝宝在床上地面上等不同材质的接触平面里练习。最后,当宝宝可以自己良好的行走时,婴幼儿自身会对周边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感,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奇心,将他带出屋子,让他接触新鲜事物,使其朝正向发展。
第四、注意安全
在学习走路的同时爸爸妈妈应该多加注意婴幼儿是否扭伤或碰伤,许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而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爸爸妈妈们就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颠簸,或是让宝宝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婴幼儿走路是个长期的过程,妈妈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协助宝宝学会走路。
2017-03-07
